而已經晴天了。
前幾天的大雨,騎車上下班好幾次被風吹偏了(我想我的時速是20)眼睛被雨打得快睜不開,回家發現人事行政局的首頁沒有任何颱風的放假消息,這樣的風雨不到標準嗎?標準是怎麼來的呢?
今天的報紙有一些線索:
來源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928406.shtml
「原因之一是目前預報是數值預測模式,排除人為的主觀研判,簡單說,是就電腦呈現的觀測數值分析解釋,盡量不攙進個人對氣候長期觀察的經驗研判,亦未考慮暖化及極端氣候強降雨大增等氣候變遷因素。」
「其次,目前颱風警報的發布是針對風力強弱,不是雨量大小;中心風速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就認定是強烈颱風,但時雨量兩百毫米或單日降雨九百毫米的成災雨量,則不據以宣布是強烈颱風,甚至不認定是颱風。簡單的說,目前只預報「風颱風」,不管「雨颱風」,但事實是極端氣候最常見的是強降雨成災。」
另外也提到:
「宜蘭在地的因素,是原來的天然滯洪能量近年遭到嚴重破壞。宜蘭以水聞名,天然湧泉、大面積的水田、近六十處天然濕地、一百多個埤塘,讓蘭陽平原不止居住環境好,滯洪能力也遠優於西部縣市;但雪山隧道通車讓宜蘭瞬間就得扮演台北後花園的角色,商業算計、炒作加上修法放寬非農民取得農地,填平了埤塘、濕地、水田,數不盡會呼吸的土地廢耕覆土,蓋出一棟棟民宿及豪宅的同時,天然滯洪能量大量喪失。」
怎麼辦呢,當小林村被掩埋的那種所有人要堅強面對的傷害還在時,類似的事再度發生了。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荒謬,非常荒涼的荒謬,最荒謬的是彷彿那些的確都只是自然災害罷了。
「原因之一是目前預報是數值預測模式,排除人為的主觀研判,簡單說,是就電腦呈現的觀測數值分析解釋,盡量不攙進個人對氣候長期觀察的經驗研判,亦未考慮暖化及極端氣候強降雨大增等氣候變遷因素。」
「其次,目前颱風警報的發布是針對風力強弱,不是雨量大小;中心風速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就認定是強烈颱風,但時雨量兩百毫米或單日降雨九百毫米的成災雨量,則不據以宣布是強烈颱風,甚至不認定是颱風。簡單的說,目前只預報「風颱風」,不管「雨颱風」,但事實是極端氣候最常見的是強降雨成災。」
另外也提到:
「宜蘭在地的因素,是原來的天然滯洪能量近年遭到嚴重破壞。宜蘭以水聞名,天然湧泉、大面積的水田、近六十處天然濕地、一百多個埤塘,讓蘭陽平原不止居住環境好,滯洪能力也遠優於西部縣市;但雪山隧道通車讓宜蘭瞬間就得扮演台北後花園的角色,商業算計、炒作加上修法放寬非農民取得農地,填平了埤塘、濕地、水田,數不盡會呼吸的土地廢耕覆土,蓋出一棟棟民宿及豪宅的同時,天然滯洪能量大量喪失。」
怎麼辦呢,當小林村被掩埋的那種所有人要堅強面對的傷害還在時,類似的事再度發生了。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荒謬,非常荒涼的荒謬,最荒謬的是彷彿那些的確都只是自然災害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