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

所有的也許都會照常繼續














兩個角色都很有意思。莫頓處理人對於自己的能力/局限/軟弱,以及和另一人的信任/依賴/關係的建立或破壞這些部分,都清楚仔細地描述;很難說這是精彩或不的故事,也很難特別挑出一段來說明,它看起來像在講諾拉和艾席克的愛情,但不;不完全是。幾乎不是。諾拉看起來只能在照顧別人和精準銳利地寫出愛人失敗的缺陷中選一個,她愛她罹癌的比莉阿姨並且別無選擇地照顧她,她寫她愛人的軟弱並且別無選擇地刺痛他甚至想讓她的愛人閱讀;最惱人是女人總是為了男人而不顯露氣焰。艾席克溫暖和善但總是距離他想望的功成名就很遠很遠,但他沒有對生命的熱切和渴求,他渴求的是諾拉;但不一定,如果他年輕,那個人說不定是芮妮。而他也把自己和芮妮的關係搞砸了。

(而我竟然已經年紀大得能夠讀懂這個故事了。我想著,我懂。而不是,為什麼他們不坦率一點。)

有些事其實無足輕重,或者你早就忘了,還是有人牢牢記著;我打了一通電話給你,沒有出聲而你能夠認出我,這是多美好的開頭;然而後來你沒有認出,就掛了電話(根本沒有什麼。卻叫人開心又叫人難過。)。我試著討你歡心穿了小洋裝又搽了你喜歡的香水,然而你表情冷漠還問我來這裡幹嘛,我當然不期待傷害了你又希望被你理解。但你會給我一個回答嗎?諾拉筆下的艾席克不會因為艾席克把稿子扔了把筆電砸了(表現出難得的狂野)就不見,甚至會發表在廣受歡迎的月刊上(備份資料的重要性)。我沒有要你原諒…我都知道但那只是小說嘛…又不是你往後的真實人生。

莫頓讓我感到作家特有的冷漠又真實是他描述艾席克聽到比莉阿姨過世的哀悼三步驟:天吶真不幸;這關我什麼事;現在有什麼電視節目。諾拉邀請艾席克跳舞因為比莉阿姨過世前希望她能這麼慶祝比莉阿姨的生日(即使她死了),而她對艾席克的說法是和「傾心的人」這麼做,艾席克弄不懂諾拉這樣寫他而自己又是她「傾心的人」?他幾乎不想再想這件事,他知道諾拉在等待他的回答。而接下來要怎麼繼續?復合嗎或者就直接把大提琴帶走?天曉得。


河對岸的窗
布萊恩.莫頓
麥田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