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曆五月初六是淡水一年一度的清水祖師遶境,全淡水最重要的日子。路邊有涼飲攤、熱狗攤、布袋戲偶攤、賣汽球、賣帽子(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賣帽子);因為封街,公車都要繞道,騎車也不用戴安全帽因為沒有人會管。遶境的內容沒有一次停下來好好地看,只有發現與時俱進的電音三太子會跳眾多流行新曲,十分厲害。因為公車等好久還不來,連續兩天我都乾脆用走的回家,雖然鞭炮聲大得讓人頭痛,好幾次想避開隊伍但隊伍太長了而無法;期間看到類似美國花車的農夫自動戲偶,表演特技的鋼管女郎,龍隊獅隊的表演倒是都沒碰上。因為傳說中落鼻祖師顯靈落鼻造成萬人空巷而在發生地震時救了大家,還有其他等等等等的事蹟,所以每年都要來一次萬人空巷的活動。不過我也聽到一些有趣的對話:
「這幾天都沒有辦法進貨,貨車開不進來。」英專路書店的店員說。
「你看那邊,放一顆炮是你一星期的酒錢。」買蔥油餅時隔壁的阿伯對另一個阿伯說。
我所擔心的是,所謂俗民與信仰的文化的保存如此種種,最後會不會都僅是所謂的「文化資產保存者」的關注目標,而與日常大眾一點不相干了。
2 則留言:
心有戚戚焉...
還有另一件事也想註記一下:
大概在我國小的時候,中山北路二段兩旁都是圍著藍鐵皮漆上「六年國建」字樣的荒地,聽說是經費和環保種種問題因此動工又停工。之後十多年過去了,後來開放給民間廠商,很快的大樓一棟棟蓋起來,每天信箱或夾報都有房屋廣告,房價也在最近炒熱,原來三四百萬的,現在都要六七百萬了。屋商說的好聽「本來被壓抑的房價終於可以回到行情」,真抱歉,買不起的人更多了,只有投機客的狂熱。
再說,因為將「變成新北市」(「升格」是哪門子的升?),淡北道路、淡江大橋、輕軌之類的舊事一再重提,一直說是環團阻礙開發(例如所謂「治水有功」周縣長),但開發必然是好的嗎,沒有需要提醒關注考量更多事嗎?
前天巷子裡似乎有人來問淡北快速道路的相關想法(舊公寓沒有良好的隔音),一個阿伯說,「啊那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嗎?現在是又要選舉了喔?」
Alison,不知道宜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