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昨天跑去找FN,互相說了一堆事。桃園好冷。因為碰上很多麻煩,姐前幾天嘆說沒事幹嘛跑去讀書呢…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曲曲折折的解決一些事,或者在那曲曲折折裡就先放棄了。同學今天給老師簽了停修單,對她來說糾纏在菲律賓小說家和其歷史裡實在太辛苦,但我以為如果不是這課,我永遠也想不到要去讀關於菲律賓的東西吧。
今日是亞美尼亞電影,Atom Egoyan的"Ararat",因為只有英文字幕,很多對話不太確定;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土耳其至今未承認,但影片以畫家Arshile Gorky的一件作品"the artist and his mother"開始,(片中的)導演、演員、藝術史教授…回溯往事並辯論與如何重新將往事說出?畫裡的母親雙手像是被塗掉了,在拍照的時候,母親在自己左邊坐著,攝影師走來將母親的雙手放上膝蓋,因而究竟是不確定母親的手的姿態,或者那雙手的塗抹便是他本來的意思。
Ararat/Atom Egoyan/加、法/2002
海報是那幅畫:
2011年10月28日
看完《男人四十》。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媽會喜歡這片,前赤壁賦,我敢說媽肯定比我還熟,我記得她喜歡蘇軾。故事簡單,卻有很多線索可想,林耀國是個國文老師,和妻子陳文靖有兩個兒子,大的安然聰明貼心乖巧,小的磊然粗枝大葉;安然已經是大學生的年紀,夫妻倆可以將安然當朋友來談話。然而有些事,客客氣氣二十多年夫妻,究竟我們相互明白沒有。盛老師和陳文靖,連帶的影響了林耀國對胡彩藍,即使有類似的關係,卻在完全不同的方式和相處上發展;陳文靖對盛老師是從敬愛到不屑到憐憫,胡彩藍則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喜歡你」。
想到蔡老師在課堂說過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從來沒有在身分上真正的顛覆,只是在政治政策上作了階級位置的反轉;忘了他說是誰說過的,人人心裡有落難公子的原型。顯見”文化”總還是受人尊敬…,也不見得是該或不該的問題。或者是因為林耀國在老同學間雖然不有錢,也坦承他和阿銳交朋友有優越感,但到老同學家教他兒子讀黃鶴樓那一段,孤帆遠影碧空盡,小學讀到時覺得爛俗,可是電影裡,他教他認識長江,流經湖北,一處名武昌,有黃鶴樓,在起了大霧的、百花燦爛的三月,從這裡送友人離開;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字就都突然有了意義,好像就真的有一個老朋友要到遠方去,自己眼看著他的小船消失了。
(現代性此刻又冒出來,現代已經沒有遠方了。安全又殘酷。)
小朋友問,長江現在還有帆船嗎?林耀國想了一下說,不知道,哪天請你爸爸帶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三峽景致也是串起這些人的情感元素,從來盛老師、林耀國、陳文靖都是在李白杜甫蘇東坡中遙想三峽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而林耀國最終,請妻將故事的後來告訴安然,寫了信告訴他,自己見到當時還好小好小的,小貓一樣的安然的心情。不想喝醉的林耀國,和胡彩藍一起過夜的林耀國,也不必然有衝突,每個人有自己的矛盾。我也想為什麼喜歡許鞍華,誠實,溫柔,始終不是告解也沒有原諒什麼的,而保留轉寰的餘地:「我們去一趙三峽再說吧,大壩建成了以後,很多事物都會消失…」林耀國說。
男人四十/許鞍華/香港/2002
想到蔡老師在課堂說過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從來沒有在身分上真正的顛覆,只是在政治政策上作了階級位置的反轉;忘了他說是誰說過的,人人心裡有落難公子的原型。顯見”文化”總還是受人尊敬…,也不見得是該或不該的問題。或者是因為林耀國在老同學間雖然不有錢,也坦承他和阿銳交朋友有優越感,但到老同學家教他兒子讀黃鶴樓那一段,孤帆遠影碧空盡,小學讀到時覺得爛俗,可是電影裡,他教他認識長江,流經湖北,一處名武昌,有黃鶴樓,在起了大霧的、百花燦爛的三月,從這裡送友人離開;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字就都突然有了意義,好像就真的有一個老朋友要到遠方去,自己眼看著他的小船消失了。
(現代性此刻又冒出來,現代已經沒有遠方了。安全又殘酷。)
小朋友問,長江現在還有帆船嗎?林耀國想了一下說,不知道,哪天請你爸爸帶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三峽景致也是串起這些人的情感元素,從來盛老師、林耀國、陳文靖都是在李白杜甫蘇東坡中遙想三峽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而林耀國最終,請妻將故事的後來告訴安然,寫了信告訴他,自己見到當時還好小好小的,小貓一樣的安然的心情。不想喝醉的林耀國,和胡彩藍一起過夜的林耀國,也不必然有衝突,每個人有自己的矛盾。我也想為什麼喜歡許鞍華,誠實,溫柔,始終不是告解也沒有原諒什麼的,而保留轉寰的餘地:「我們去一趙三峽再說吧,大壩建成了以後,很多事物都會消失…」林耀國說。
男人四十/許鞍華/香港/2002
2011年10月26日
早上的課是請朱老師來講Frankfurt School在1930s和1950s時種種因素(納粹搖果樹的比喻)發展起critical的理論家們之間的關係和以"文化工業"企圖解釋為何無產階級沒有革命的初衷,但拿掉了這個初衷,這種說法還是有相當力道,不過也太一竿子打翻。討論起一些理想狀況大家都同意,但實際的狀況可能會精神分裂。中午大家散掉了,香港同學也想看桃姐,還說可以幫我們上一堂香港歷史,真不賴。和曼曼一起去二餐,遇到印度同學,他說我每次都有去看電影他很高興,哈哈很有趣。繼續讀菲律賓歷史與西班牙的關聯(有趣的是,有關聯的從來都是指人和人),比之前的讀本好玩,可是如果有中文就更好玩了…查字典和wiki查到眼花。
2011年10月24日
今日印度電影是Guzaarish,請求,討論的是關於安樂死。說真的,我一點也不知道當一個人死意甚堅而無法行動(四肢癱瘓)時,法律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加上宗教與法律的關係討論,大多國家的治理何時與宗教徹底脫離過?好像可以拉得很長),和死刑的討論是截然不同但又十分奇妙的對照。飾演男主角的Hrithik Roshan在還未癱瘓前,魔術動作輕靈優雅,女主角Aishwarya Rai在餐館裡點了歌並隨節奏有力的起舞,是片裡我最喜歡的兩個部分;電影的背景地點在印度Goa,是個以美麗的沿海景觀聞名的城邦。有趣的是,整部片的人們都講英文,男主角叫Ethan,是猶太名字,女主角叫Sophia,大概是英法語地區的常見名字或天主教名字;因Goa邦曾為葡萄牙殖民,在這裡有許多語言,也講英語和葡語。還討論到一些演員的面孔很歐洲,其他討論的部分我聽不懂。每次聽印度同學和其他同學的對話都忍不住覺得,原來看一部電影要知道的背景這麼多…。
Guzaarish/Sanjay Leela Bhansali/India/2010
Guzaarish/Sanjay Leela Bhansali/India/2010
2011年10月23日
可以愉快休息偷懶的星期天坐在店裡吃豪華的五十元早餐,拿了一本好像是cheers的雜誌來翻(因為沒有壹周刊!)有陳珊妮和張雍的對談篇末有個"普魯斯特問卷"第一題你認為最理想的快樂是怎麼樣的陳珊妮回答說可以完全不要理會這份問卷和這些問題,我笑得根本不想看張雍答了什麼,媽呀,為什麼這會叫普魯斯特問卷。
空了好幾天的日記,補上:
10/19雖然有寫,但下午的演講很有意思,從小說看中國大陸的一九八零年代。
10/20晚明思想講到章學誠,覺得自己快要跟不上了(怎麼辦,以情挈情或以天德修天位的根本分別是什麼…?真的有必要講這麼細嗎)。下午的討論後和成都同學去領講義,她說每個人會有一份檔案,記錄自己從出生以來的種種,工作時就交給公司,檔案內容自己不能看;我聽得很吃驚,她問台灣沒有嗎?我說我們找工作是寫履歷,可以避重就輕來寫…她說她們也要寫履歷,但檔案是一定會有的。真是非常奇妙。晚上看了《武俠》,金城武戴圓眼鏡好看多了。
10/21下午的課學長講一九八零年代台灣劇場,連帶提到"建國百年"的舞台劇《夢想家》和評論者們的視角。下課同學聊到她覺得某一堂課重到現在要看電影都覺得是負擔,會忍不住換算看一場電影可以讀幾頁書這種地步。她說她也要找有修課的同學分配閱讀…太慘。晚上弄完又拖了兩星期的東西匆匆寄出,看了《悲傷假期》,很鬆散,不可思議,如果像朋友說為什麼不喜歡《海角七號》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但又無法延伸整個莫名奇妙,《悲傷假期》的故事恐怕更沒頭沒腦,但不至於是為了吹捧出一號英雄而擄獲人心,而是一個收容所有不願被知道過去的流浪者們的故事;小田切讓在山上大約是說,不覺得很有趣嗎,很久很久以前,是從夏威夷漂來的珊瑚礁組合成而的日本…現在以為是堅實的東西,過去是那麼零碎啊。
10/22早上起來寫作業,中午去劃票,劃完繼續寫作業寫到快五點。看完小說課第一週的三篇小說。盤算接下來還有多少時間讀另一堂的文本和寫作業,還有導讀的東西連讀完一遍都還沒,下個月回家可以一邊準備某堂課的期末…。媽大概知道我的散漫,也很巧妙的說了沒有壓力的讀當然比較快樂,但有壓力才能把讀到的東西組織起來,的確是這樣,不想組織都會被迫組織。
空了好幾天的日記,補上:
10/19雖然有寫,但下午的演講很有意思,從小說看中國大陸的一九八零年代。
10/20晚明思想講到章學誠,覺得自己快要跟不上了(怎麼辦,以情挈情或以天德修天位的根本分別是什麼…?真的有必要講這麼細嗎)。下午的討論後和成都同學去領講義,她說每個人會有一份檔案,記錄自己從出生以來的種種,工作時就交給公司,檔案內容自己不能看;我聽得很吃驚,她問台灣沒有嗎?我說我們找工作是寫履歷,可以避重就輕來寫…她說她們也要寫履歷,但檔案是一定會有的。真是非常奇妙。晚上看了《武俠》,金城武戴圓眼鏡好看多了。
10/21下午的課學長講一九八零年代台灣劇場,連帶提到"建國百年"的舞台劇《夢想家》和評論者們的視角。下課同學聊到她覺得某一堂課重到現在要看電影都覺得是負擔,會忍不住換算看一場電影可以讀幾頁書這種地步。她說她也要找有修課的同學分配閱讀…太慘。晚上弄完又拖了兩星期的東西匆匆寄出,看了《悲傷假期》,很鬆散,不可思議,如果像朋友說為什麼不喜歡《海角七號》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但又無法延伸整個莫名奇妙,《悲傷假期》的故事恐怕更沒頭沒腦,但不至於是為了吹捧出一號英雄而擄獲人心,而是一個收容所有不願被知道過去的流浪者們的故事;小田切讓在山上大約是說,不覺得很有趣嗎,很久很久以前,是從夏威夷漂來的珊瑚礁組合成而的日本…現在以為是堅實的東西,過去是那麼零碎啊。
10/22早上起來寫作業,中午去劃票,劃完繼續寫作業寫到快五點。看完小說課第一週的三篇小說。盤算接下來還有多少時間讀另一堂的文本和寫作業,還有導讀的東西連讀完一遍都還沒,下個月回家可以一邊準備某堂課的期末…。媽大概知道我的散漫,也很巧妙的說了沒有壓力的讀當然比較快樂,但有壓力才能把讀到的東西組織起來,的確是這樣,不想組織都會被迫組織。
2011年10月15日
2011年10月14日
印度電影系列的第二部是《喀布爾快遞》(Kabul Express)。喀布爾是阿富汗首都,電影事件背景是911過後,塔利班(神學士)政權剛剛垮台,由美、英、加等國支持的北方聯盟掌權(2001年),北方聯盟幾乎就是英美用來對付塔利班的。雖然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不太有概念,不過電影用蠻輕鬆簡單的方式呈現了一些局面,包括塔利班士兵也有不認同塔利班嚴苛執行教條(婦女不可單獨上街等)的想法,阿富汗境內對塔利班成員的深切敵意,以及巴基斯坦堅決認為阿富汗裡沒有任何一個巴基斯坦人(但這裡我有點看不懂,下達命令的長官究竟為什麼如此頑固的背後原因)。不過有個小疑問是不管是塔利班或北方聯盟掌權時,婦女都要套上布卡?並沒有因為換了"看似較開明的政權"而有所改變,搜尋了一下似乎因為沒穿Burqa的女人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回到電影,一些巴基斯坦士兵在美國士兵開一車子”塔利班成員”來監禁時,巴基斯坦士兵說著「不知道那裡面有幾個我們的人」,在一個人偷跑時美國士兵喝斥,巴基斯坦士兵說「是要我們開槍的意思嗎」「小心點不要打到他」;阿富汗嚮導開著車(就是Kabul Express啦)載著兩個印度記者穿越一大片荒漠時說,這裡從前是阿富汗最肥沃的土地,阿富汗出產的葡萄銷往全世界…而一間叫「喀布爾旅館」的地方,沒有門,沒有屋頂,沒有人。戰爭是怎麼開始的?誰先開始的?塔利班士兵拿槍抵著阿富汗司機,阿富汗司機說,是我們;一有機會情勢反轉,阿富汗司機拿槍抵著塔利班士兵,塔利班士兵說…是我們。車子開往邊境,遇到一輛棄置的可樂車,阿富汗司機說你看吧我說美軍天黑後就開始轟炸還在路上開的車,兩個印度記者摸了車身的可樂水,爭論是可口還是百事,美國女記者說,我不知道,我不喝可樂。塔利班士兵掰開車身木片,百事可樂嘩啦啦滾出來,這就是美國!塔利班士兵說,榨乾我們的石油,然後賣可樂進來。
如此種種,電影動人的地方大約是對人的境況的關注,而不是對錯的判斷。敵人是誰?是什麼意思?塔利班士兵總算見到了蒙著布卡的女兒,印度記者問,為什麼不和她談談話?他說,你們生在幸福的世界,是不會了解的。塔利班士兵的結局太令人傷心,以致於整片希望歡樂一些的結尾顯得有點笑不出來。整個歷史的來龍去脈不是一部電影可以交待清楚,但提醒了一些事,有一些視野,蠻有意思。不過,印度記者為什麼會說「這些幾乎和塔利班士成為朋友的片段全被刪去不能播出」,印度又是怎麼看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呢?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發生過邊界戰爭,巴基斯坦是從印度獨立出來的(當時都還在英國殖民),印度有穆斯林與印度教的衝突;以及穆斯林之間亦有不同派別不同政治立場和對人的約束…。這些看似別人的、遙遠的事,總覺得還是要一步步來明白。
喀布爾快遞Kabul Express/Kabir Khan/印度/2006
如此種種,電影動人的地方大約是對人的境況的關注,而不是對錯的判斷。敵人是誰?是什麼意思?塔利班士兵總算見到了蒙著布卡的女兒,印度記者問,為什麼不和她談談話?他說,你們生在幸福的世界,是不會了解的。塔利班士兵的結局太令人傷心,以致於整片希望歡樂一些的結尾顯得有點笑不出來。整個歷史的來龍去脈不是一部電影可以交待清楚,但提醒了一些事,有一些視野,蠻有意思。不過,印度記者為什麼會說「這些幾乎和塔利班士成為朋友的片段全被刪去不能播出」,印度又是怎麼看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呢?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發生過邊界戰爭,巴基斯坦是從印度獨立出來的(當時都還在英國殖民),印度有穆斯林與印度教的衝突;以及穆斯林之間亦有不同派別不同政治立場和對人的約束…。這些看似別人的、遙遠的事,總覺得還是要一步步來明白。
喀布爾快遞Kabul Express/Kabir Khan/印度/2006
少寫一天日記…星期四上午的旁聽課,兩個老師因學院學科分類或問題不在分類稍稍爭執,主講的老師溫和的打圓場,不過也聽得出來立意一樣但現今可以有什麼作法去調整之類;下課午餐後三人分配閱讀討論,抱怨著囉囉嗦嗦人類學的觀點或預設立場害我們讀得眼都花了結果講來講去還是在那些觀點上打轉,好像去找到了一個桃花源而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只是距離遙遠不切實際的想像;討論完再去圖書館找討論資料人間雜誌,雖然我比較想找島邊或機器戰警因為沒讀過,但同組的越南同學覺得之前讀過陳映真,她準備起來人間比較不費力,結果人間還是很費力啊…花了近四個小時才約略翻完兩卷。晚上為了整理今天的報告又繼續讀一些資料,好處和壞處一樣是因為問題雖然不新,但討論者不多,社會情況不同,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東西延伸出來。
從宜蘭回來後,好想出去玩的心情比較緩和了。早餐戒掉奶茶改豆漿,姐找到工作而結束了她的假期,好像也要來盤算一下存款還可以支撐多久…香港同學大學時就到清華當過交換生所以很熟新竹,說新竹人超好吃飯付錢都說下次還請他抽煙,可是他窮得無法一年回去一趟香港…(大吃一驚不敢再問下去)。
從宜蘭回來後,好想出去玩的心情比較緩和了。早餐戒掉奶茶改豆漿,姐找到工作而結束了她的假期,好像也要來盤算一下存款還可以支撐多久…香港同學大學時就到清華當過交換生所以很熟新竹,說新竹人超好吃飯付錢都說下次還請他抽煙,可是他窮得無法一年回去一趟香港…(大吃一驚不敢再問下去)。
2011年10月12日
今日上課老師說了一句最椎心的話是,我們那個時代活著比較簡單,因為還有起碼的信念。現在的人好像很難有什麼真正支撐活著的原因(老師1957年生)。不斷買書印講義,真恨不得這些東西可以變成食物吃掉還可以省幾餐。讀不完讀不完讀不完。香港同學加入必修課後午餐,住的地方聽都沒聽過,他說你去一百次香港也不會知道(沒記錯的話是調景嶺)。越南同學只讀一年中文,中文程度很不錯,她說家裡很自由,但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月日都是錯的,因為越南戰爭結束至今只有三十五年,一直到她出生那時行政系統都仍然是鬆散的(她24歲),父母也記不得自己孩子真正的出生日期。時代的線索可以怎麼被慢慢拼起來呢?歷史裡那些不太有趣的事…。她說,啊,每個人都有好多故事。很可愛。
放假回家偷懶,去宜蘭騎腳踏車,膝蓋痠到爆炸。陰天很好,涼快。
放假回家偷懶,去宜蘭騎腳踏車,膝蓋痠到爆炸。陰天很好,涼快。
2011年10月8日
2011年10月6日
今天早早寫日記。明天下課要搭車回家,得洗衣服整理一下。洗衣服時才發現洗衣機只能投十元,五元一元都不行,於是隨便敲了一間亮燈的房,幸運的剛好願意換。早上的課講黃宗羲的明儒學案的自序與發凡,陽明學與朱子學的差異,以及牟潤孫談顧炎武從重經典的注疏到發展為考據學,聽得頭都昏了。老師一方面想整理經學與史學的關係,一方面論陽明學良知的證成問題,簡單來說是在討論中國儒家士人在修身與治國之間的思想與對社會現實的回應(主體-歷史-當代,或者,無-歷史-當代);其實應該是很有趣的,但每堂課都覺得自己薄得像張紙想把這大堆東西包起來消化。一個老師著重時代情況,另一個老師著重無與主體,三個老師討論起來有點意思。有一篇導讀的內容太多,學姐請其他旁聽同學一起分擔時安慰:沒關係,你讀完就認識他了。想來大家都差不多停在對這些人「喔喔好像有聽過」的階段…。下午和同學討論另一堂課分配閱讀,佐米亞的無政府狀態,從地形講到作物與種植方式講到"無國家"如何有可能保持。回到宿舍看到Jobs離開的消息。雖然什麼蘋果都沒有但也是個奇人,一輩子都在工作的狂人。(日記寫好久)
2011年10月4日
2011年10月3日
《雨季將至》是印度同學主動規劃的印度系列電影中的第一部,去的時候大約不到十個人。電影開始有種"好清楚的題材與訴求"的感覺,但並不會因此不有趣,反因而可能有一些地方值得玩味。結束時海地同學問裡頭主角TK稱呼英國人亨利的那個字(我忘了怎麼拼!發音應該是saib吧查不到)是什麼意思,由於字幕翻譯成「閣下」所以我一直沒注意,印度同學說那是對白皮膚人但不包括華人或其他地方的,應該就是對白種人的尊稱,不曉得有沒有聽錯。他還提到印度原來是很富裕的,但殖民者將所有的資源掃盡、開發獲利,如同電影裡建造道路以便開墾更大面積的種植園,茶、辣椒…。片子沒有將特定的人視為惡人,但主角TK尼拉好孤單啊,趕薩拉妮離開時成為唯一知道真相的人,要嘛被放逐並且毀了亨利,要嘛自己默默離開(可是為什麼只能如此?),雖然他的父親說的沒錯「你知道這件事會發生,你在場而沒有阻止」但卻成為他背負的罪。亨利是不是愛薩拉妮呢?成為唯一對薩拉妮來說重要的事,而找到屍體將其火化時TK尼拉應該是放心了的吧因為他的信仰,即使那會使他馬上被懷疑。其實是一部很美的片,印度喀拉拉的美。雖然在印度票房並不好,印度同學說,因為大家還是喜歡歌舞片。薩加妮到樹林裡回憶那是小時候和尼拉一起玩的地方,可是尼拉馬上要趕她離開了,這真是令人心碎。為了亨利我們反目如此。但好像也不是亨利的錯。(可是真的不是嗎?)
昨天風太大了,郵局旁邊一棵波羅蜜樹被吹倒。工程一館附近簡直是颱風過後滿地狼籍。

雨季將至 Before the Rains/桑多斯‧席萬 Santosh Sivan/2007/印、英、美
昨天風太大了,郵局旁邊一棵波羅蜜樹被吹倒。工程一館附近簡直是颱風過後滿地狼籍。

雨季將至 Before the Rains/桑多斯‧席萬 Santosh Sivan/2007/印、英、美
2011年10月2日
2011年10月1日
寫了一整個下午還沒寫完的一千字左右的閱讀心得,還有大家在彼此想像的焦慮感裡相互有一點點安慰,「這真是這輩子最用功的時候了」,同學說,準備考試時也沒有這樣。白天太陽還非常大,但風刮得緊,遮光百葉窗和樹葉從內外兩側分別不停地拍打窗戶,到了傍晚下起大雨,原先打算快快寫完心得可以出門走走,一下雨就直接放棄了。而且寫得超慢還沒寫完。
無處可去。除了圖書館,教室,學生餐廳和宿舍之外,有趣一點的地方都好遙遠,要騎經一個地下道,一個大家都在等待縫隙鑽出鑽入或穿越的圓環,有一個市場,兩間百貨,幾間書店,一些都還沒有吃過的小吃攤,等等等等。手邊讀了一個禮拜的資料是:hegemony and consciousness,霸權與意識,practical knowledge,實踐知識。朋友曾安慰並提醒的,誠實面對那些不是展現出炫技模樣的思考途徑。試圖專注的提問。一個老師就笑了,所以你以為批判是什麼呢?批判是自我反省,是對生成的時空背景的探詢,不簡單地否定或質疑,否定什麼?質疑什麼?了解多少呢?等等等等。放在心裡也挺好。
偷吃步看了成都來的交換生借我的簡體翻譯版之後總算寫完了。接下來是陳映真的後街和萬商帝君。有空要看舞鶴的餘生,雖然之前閒聊只是說不滿這「事件」的電影明顯自詡的史詩歌頌英雄模式,到底也還得想清楚那個抗拒是什麼。
忽然想起那個在無人島生活的快遞員把排球布置一番當作朋友聊天的電影來。大家的生活都還在繼續,雖然我的也是,卻好像被擺進果凍裡那種要命的透明與凝固,把這果凍吃掉了之後會長胖多少呢大概是心照不宣在想著的問題。可是沒那麼簡單,吃果凍也會噎到啊…以及這些又不是計量怎麼去比例計算之類的。我只是有時候會想起一些其實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們即使不說什麼都好,偶爾的散步或閒聊,一些老是承諾了的遙遠的計畫,或者莫名奇妙的玩意,有時候會覺得是這些真正在支撐著老是什麼都說不清楚的自己啊。
星期六圖書館只開到五點,外面大風時有大雨的好猶豫要不要去漫畫店。還好還有漫畫店。
無處可去。除了圖書館,教室,學生餐廳和宿舍之外,有趣一點的地方都好遙遠,要騎經一個地下道,一個大家都在等待縫隙鑽出鑽入或穿越的圓環,有一個市場,兩間百貨,幾間書店,一些都還沒有吃過的小吃攤,等等等等。手邊讀了一個禮拜的資料是:hegemony and consciousness,霸權與意識,practical knowledge,實踐知識。朋友曾安慰並提醒的,誠實面對那些不是展現出炫技模樣的思考途徑。試圖專注的提問。一個老師就笑了,所以你以為批判是什麼呢?批判是自我反省,是對生成的時空背景的探詢,不簡單地否定或質疑,否定什麼?質疑什麼?了解多少呢?等等等等。放在心裡也挺好。
偷吃步看了成都來的交換生借我的簡體翻譯版之後總算寫完了。接下來是陳映真的後街和萬商帝君。有空要看舞鶴的餘生,雖然之前閒聊只是說不滿這「事件」的電影明顯自詡的史詩歌頌英雄模式,到底也還得想清楚那個抗拒是什麼。
忽然想起那個在無人島生活的快遞員把排球布置一番當作朋友聊天的電影來。大家的生活都還在繼續,雖然我的也是,卻好像被擺進果凍裡那種要命的透明與凝固,把這果凍吃掉了之後會長胖多少呢大概是心照不宣在想著的問題。可是沒那麼簡單,吃果凍也會噎到啊…以及這些又不是計量怎麼去比例計算之類的。我只是有時候會想起一些其實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們即使不說什麼都好,偶爾的散步或閒聊,一些老是承諾了的遙遠的計畫,或者莫名奇妙的玩意,有時候會覺得是這些真正在支撐著老是什麼都說不清楚的自己啊。
星期六圖書館只開到五點,外面大風時有大雨的好猶豫要不要去漫畫店。還好還有漫畫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