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48.

上班騎車途中遇見一匹白色的馬,悠哉地迎面走來經過我。白色的鬃毛在早晨的陽光下閃閃發亮。(喂,喂,這是夢嗎?)(我停下車,轉頭在心裡朝著牠大喊。)(可不可以摸摸看…)(牠低下頭吃路旁的草)(喂,喂,是電影嗎?)





49.

(De Svåraste Orden)

老是以為自己可以更老練或者,更銳利,之類的,才想起原來自己承受不了太重的東西;那又怎樣呢,輕一點再輕一點,給我一首低聲唱著的慢歌,讓我有一個完整的夜半。

2008年11月27日

47.
然後晚上和姐一起看《魔法公主》,發現雖然兩個人小時候(中學應該算小時候吧)看過但只記得長相和面具其他忘光光。還是很好看吶,樹精喀啦喀啦喀啦轉頭的頻率和忽然出現忽然消失,對神的崇敬以及神蹟的想像(包括那些治癒與咒詛,生與死,綻放與腐壞...),各式各樣的人類(沒有壞人或好人,有的都是,站在自己立場的人們而已);但是那些力量與速度,古老的儀式和禮節,因果與償罪,仍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相當好看的因素。鹿神一腳踏下,有花草生,有枝葉老,轉瞬間化為塵泥;我原以為是掌管自然四時,原來是掌管生命與死亡的神啊。不過這麼說來又有什麼差別呢,生死便是在自然四時裡循環的呀。
44.
我們有一次交談的機會/一百次(相互)誤解的瞬間


45.
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有打籃球的關係身體變得很疲倦。睡得不好但也不算太糟。打球時抽菸究竟是健康還是不健康的活動呢,還是一種奇異的平衡(?)--對不起都是我太龜毛了,球感還沒來要怎麼出手嘛對吧。


46.
剪頭髮配眼鏡買外套這三件事從入秋就開始想了,竟然到現在一件也沒做,我到底都在幹嘛…音樂老是不對,心情上的不對或者地點上的不對或者都有;新買的CD竟然堆得和借書一樣高,可我還是回去聽了舊CD,比較不那麼容易煩燥,或者也不再那麼尖銳的。然後就是,剪頭髮時店裡如果播了不對的音樂,也太坐立難安了。
42.
隔了好久好久才回頭看《黑暗之光》。原來死亡的那些都可以重新出現,因此就算淚流滿面也不那麼傷心了(不,或者是因為這樣才傷心的)。想好好寫一點張作驥的什麼,卻什麼也寫不出來。從小偉和阿傑在北投那一帶躲避追殺負傷跳進臭水溝裡遇見熱帶魚與珊瑚礁的《美麗時光》,到殺光了仇家進入竹林望著蝴蝶一陣迷茫卻被長刀穿過腹部蝴蝶停在刀尖的《蝴蝶》…或者張作驥便是實現願望的那人吧。總是觸碰到心裡最敏感迴避又最脆弱那一塊,所有的混亂和天真都可以被原諒,在故事裡奮力的活著又激情地死掉,和命運對抗或者也不是對抗,只是微不足道的幻想;范植偉在夜色裡問李康宜,那妳現在心情怎樣?超好的!李康宜說。清晨來臨陽光照著兩個人,李康宜在船尾笑得很開心,往後一倒倒進海裡然後游起泳來,在北海岸。


43.
底片洗出來了,把照片一張張裝進相本裡感到很不可思議;印象中大一時還在用底片機啊,和S一起騎車往高雄海邊,路過咖啡店的便宜熱拿鐵十分溫順好喝,而那些照片在哪裡呢?新拍的照片好一大半簡直慘不忍睹,只有陽光充足那些才沒有模糊掉;太可怕了習慣這件事。但裡頭仍有我很喜歡的一些,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時刻。

2008年11月24日

you forgot, i forgot...記那些零散的碎片


















關於碎片一類的事,我老是想起安迪沃荷。我翻出他的書然後找到那個章節,那個佔據空間以及切割空間然後佔據更多空間然後製造又毀滅的章節。(那麼多不用的東西)(那麼多明明不用的東西)(簡單地說,就是一堆垃圾)(確切地說,就是一種大於自身體積外的空間的佔據)(然後我們以為……)

(我們以為)

而那裡是,泡麵,外套,相機,吊燈,澆花用噴水瓶,熨斗,風扇,滅火器,脊骨和頭骨…林岱璇在那個房間散落一地的《渣渣》;是「耶這個很好吃」「對我也有吃過」穿著粉紅色絨毛裝拉著手風琴揮彩帶的葉怡俐的《嘰哩嗄啦下午茶》;是天真錯亂的頭顱與童話般角色組裝的張嘉穎的《腹語練習術》;是揀拾報章劃去句子的《現在詩》;是連小熊布偶也被綁縛的《愛交易》…而其實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那些給我們的東西是那樣燦爛美麗又空洞歡娛(旋轉有時乾涸有時)並且都太輕太輕了。隨時我們就要把那些和這些都忘掉,一轉身剛才播了什麼歌就已經記不得。

所以你忘記了而我也是。我的年歲已經更換了曲目,妖獸都還在吃晚餐,摔角王躺著看星星。離開台北等待末班公車然後如果可以的話一起手牽手散步回家。再見。



小碎花不 @MOCATaipei
pic
渣渣

2008年11月21日

40.
太狹窄了,可惡。
振作起來。



41.
給處女座(我自己與朋友們)的tips:
不要急著解決困境。
不是所有事物都有結論。
好。先這樣。
(哎竟然走起勵志路線?)

2008年11月20日

38.
雖然我以為自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但是在被說中的同時還是微微一驚然後其實留了很深的疙瘩


39.
為什麼還要裝作若無其事

2008年11月19日

在情人懷裡開出豐饒的花


















墨西哥一直給我的印象就是芙烈達.卡蘿。她那種驚人的美與傲以及意志,繁複卻直率的畫,比任何男人都要強大;誠實;至情至性。她穿戴墨西哥傳統服飾,她的畫裡總是有仙人掌。墨西哥,炎熱且多刺,自成一格。如何將一個陌生國度視為情人?情人便是,可以溫柔可以任性,神祕並迷離。林滿秋的《墨西哥情人》,雖說是為一探情人的情人國度,其實一半寫墨西哥,一半寫情人。情人對墨西哥瞭若指掌,歷史以至氣候,三十年來的詳實記憶,亦說一口流利西語;林滿秋的眼睛又何嘗不是情人的眼睛,漫走在瓦哈卡,在山城,在市集,在織染,在…那些新與舊,古老與壯麗,自給自足的城與村,各有各的丰姿。行旅筆記是寫意又精采的,因為情人口中的那些故事,因為芙烈達,我們在情人懷裡開出豐饒的花。


墨西哥情人
林滿秋
野人出版

2008年11月17日

35.
快要失去感覺了電影都幫我感覺光了(真的還要去看柏格曼嗎)(連珊妮的耶誕演唱都懶得去了)


36.
8M的第一捲底片快要被我拍完,很快就可以知道是多麼可怕的數位後遺症造成的結局了。(應該會嚷著我要修片)


37.
時間的好處是,讓人以為有某種程度和階段的起點或終點。新年趕快來吧,我大概會一直浮游到那個時候。到那個時候,新年快樂。新年快樂。
32.
大概兩年多沒看到L,他嚷著說你怎麼可以一點都沒變!我才想起啊原來在我高三那年我們就認識了。還是很開心東拉西扯的閒聊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有一點傷感L啊你現在完全是個社會人士了…(而那個摩登少年呢)

33.












《黎明前與妳相遇》的男主角不就是《巴黎小情歌》的那位嗎,在《巴黎小情歌》最後他和男孩玩起窗戶躲貓貓(很危險啊)然後字幕打上「愛我少一點,但愛我久一點」從此成為我心頭好(不,當然還有因為他整個人陷入失神走在地下道每次經過女孩的住處就流淚甚至昏倒)(呃…)。而在《黎明前與妳相遇》中飾演青澀的攝影師與女演員卡洛陷入熱戀;卡洛的朋友們說愛情是雨刷定律「一個欺近一個便保持距離」,另一個說也有交叉再分開的啊,朋友說那是「雨刷定律2.0版友誼版」,大家都笑了。卡洛說你不可能離開我你心知肚明,進了療養院她說,你在報復嗎。為了見你最後一面在半夜喝醉然後在路上被車撞死了不甘願地出現在鏡子裡,而你說「愛妳太痛苦了」這怎麼可以。

我喜歡兩個人打算逃出療養院那段。卡洛在寫信時那種歇斯底里的焦躁都讓我以為她是不是真的要崩潰了。據說是導演對已逝戀情的緬懷,所以他在最後一刻讓男主角跳樓死了嗎(那是一種償還嗎)。我想到的是,卡洛說,你厭倦我就說啊,沒有人會因此而死…

菲利普卡瑞 Philippe Garrel
法國




34.
本來要繼續寫《帕勒摩獵影》和《雪季裡的等待》,忽然想到這次怎麼沒有選到炸開來的好片,《死了都要賣》也只能算是還不錯的。前年的《瘋子方舟》和《天堂失格》竟然是運氣太好碰上的啊。

2008年11月16日

30.
第二次搭計程車回家。一上車我白著臉對司機說,到淡水,請開快一點我很不舒服。司機說,要大度路還是中山北路?然後又說,大度路好了中山北路太多紅綠燈,然後車子就「咻」的開走了。從北投到家裡大概二十分不到。我也想知道自己的身體究竟怎麼了,我最多只有咖啡和晚睡這兩種差勁習慣,但半年來掉了3.5公斤,漸漸頻繁的生理期失控,在廁所裡痛得冷汗直流都差點去按求救鈴希望救護車把我載走。到極限了我到極限了那時我想。

但平常我好好的啊。所以一痛過就一點也不想看醫生。而且討厭吃藥討厭得要死。

31.
第二部金馬選了經典片《2001:太空漫遊》,來自庫柏利克。鏡頭沒話說的漂亮,科幻迷心目中永遠的神片;其實我看完了但看不懂,和F查看ptt板上的心得分享,果然是各人有各自的解釋。劇情其實在簡介中就說完了,其他都是各自臆測延伸的部分;交響樂和太空人的呼吸聲不斷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大衛跳上G艙衝出去找法蘭克,太空中法蘭克的屍體悠然地漂著;在大衛發抖著一一解除Hal9000的邏輯記憶時,那種無止境的恐懼漫延開來,而在Hal9000逐漸失去人工智慧而變得聲音模糊,忽然自動簡報系統播出…

究竟是誰欺瞞了誰?Hal9000對法蘭克提出疑問,沉睡的三名太空科學博士為什麼要到木星才能醒過來…而他們終究沒有醒過來。Hal9000以其龐大的人工智慧控制系統照料著太空人們,然而一次的錯誤判斷/並非不可承受的錯誤判斷,卻是人類與類人工智慧的相互殺機(是的,9000型記錄完美。)(是的,9000型未曾失誤。)(如果證明9000型錯了,那麼它將不再可擔當任務。),但是,Hal9000被賦予的任務是連太空人也不知道的…

大衛經歷的那段時空壓縮令人頭皮發麻。畫面和音效的結合要讓現今的數位藝術都自嘆弗如。片末的那個房間,大衛穿著紅色太空裝,走到浴室鏡前,看見自己的老態;呼吸聲,呼吸聲。一個老者背對著他用餐,停住,回頭,再轉回去,起身,走往浴室,不,沒有人(或者是他自己?);回身,坐下,用餐,手一揮打破了玻璃杯(呼吸聲,呼吸聲)視線往床上望;一個垂死老人,老人的臉面已經皺得無法看清,舉起手來指向前方,那裡有一塊黑石…

大部分的人都稱讚過它的視覺音效與哲學思辯了,可是我好想知道自動簡報的內容是什麼喔。


導演:史丹利庫伯力克
上映年份:1968

2008年11月14日

在書店裡我們所能看見的那些













這本厚重的全彩書搜羅各式書店,除了書店的特色氛圍和書籍之外,書店主人和店員便是一間書店中最重要的了;實體書店間來去著有趣的形形色色的人們,各種不同的書店也提供不同的品味與環境。

當中我很喜歡那間紐約「史傳德書店」,從8 miles到16 miles一直到18 miles,那是怎樣多的書呀!!還有已經關閉的位於南街海港的分店,在海港旁景點也太讚了。讓我想到九份的樂伯,落地窗也是可以眺望海景的喔,書價也很公道。但太遠。

誠品書店的制度和氛圍應該是模仿連鎖書店「博得」的吧,營業時間長,舉辦講座與活動,部分店面也設有咖啡館等等…。鍾芳玲將這間費城核桃街上的博得書店選入「地標書店」,位於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與「高談書店」等之後,曾被人質疑,她寫著:「…那是我生命中極為困頓的時刻,疼我的父親去世…直到發現核桃街上的博得書店,我才開始感到一些溫暖…」因此,絕對是屬於她的地標書店,既使這間書店已經不復存在。

我同樣想起自己在南方曾經低落到幾乎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一回神發現已經騎車到了海邊,躲進幾條街外的書店裡因為一本小說寫進心裡而默默哭得不能停止。也有找一片CD而酷酷的店員結完帳後忍不住跟我說店裡還有樂團的第一張單曲。因為這種可愛的小記憶而感到連鎖書店其實也沒有那麼罪大惡極…

有人說誠品南京店和中山店關了之後,就只是比較大間的金石堂了。我沒去過這兩間店,也沒能趕得上那樣的沉靜優雅;但是我仍然非常喜歡開店前無人的書店早晨,有一整片的窗光映在木頭座椅上,投射燈還沒開,一落一落的書就靜靜地躺在書桌上…

(啊結果都沒講到書裡介紹的書店。很舒服的一本書,可以到圖書館借來看。)


書店風景
鍾芳玲
山岳出版

2008年11月13日

嗯,我想我大概要來寫一些有點長的東西,希望看到的人有耐心地讀完。

我是個對爭執很懶惰的人,因此對新聞基本上不太關心,同事氣憤說著三聚氰氨時我還是每天喝一杯made in China的即溶咖啡,漫不經心地想著遲早都會死,迴避各種意見發表;然後張銘清被推倒陳雲林被圍堵然後揮國旗的人被折斷手指有人被搶走攝影機,如果堯還沒有去當兵我一定會開玩笑地問他,欸,政治系的,麻煩你分析一下…。我承認我們家裡是藍色,訂聯合報,報紙都是一面倒,我弟,一個大學生,說靜坐的人們「很無聊」之類的;很顯然的這些「事件」因為太模糊又遙遠,各自表述的空間是那麼大;我上了野草莓的網站,一個要求道歉的標題有五百多個回應(有興趣的人請看http://action1106.blogspot.com/2008/11/1106_7181.html),我看了一半看得很累,而且裡頭幾乎沒有人能夠把事情解釋清楚(在社運中你又如何能要求詩意)。我想到彭昱的哥哥彭昉總是能做出漂亮的剖析(例如萬人假考和樂生)但他的部落格還停留在馬侃發表感人的落選講稿(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到http://thomasfpeng.blogspot.com/讀一讀。但看著看著忍不住就會看到五月天《尬車》和《出頭天》的對照MV…)。

都用「我」作為開頭,表示這篇是在一則公眾事件裡的個人觀察,多有疏漏不周。我沒有打算討論對或錯或者該如何如何,從我自己來說,因為唸書時是「應用科技」學校,根本和「菁英學校」發起的社運扯不上邊;我的同學們甚至不用讀過蘇珊桑塔就知道,不去完整地了解一件事就去加入連署是奇怪的;或者更多是覺得,那與我何干?有趣的是,在許多的社運現場,拉起學校旗幟的大有人在;「你們哪個學校?」可能會是,台,清,交,世新,東吳,藝大…,反正不會有「○○科技大學」或者「○○技術學院」,總是有著某方面的「菁英相逢」的「同路人」之感。因此,我弟,一個「某私立科技大學」學生,說「好無聊」,他不知道這些人權的堅持與他每天必須打工必須趕車必須準備材料考試或者畫模具圖有何關連,他想著這些人都不用上課不用工作,因此他不高興;我爸媽,容易被報紙標題迷惑(加上藍色背景和聯合報),從來不會想到同一件事總是有兩個以上的角力者在操作,尤其台灣沒有人能像馬侃那樣真誠又風度十足地扮演好落選者/失敗者的角色。

我印象很深我加入過兩個連署,在我還是一個「某應用科大」學生的時候。一是樂生,一是Bbrother華山塗鴉。不是說連署中幾百萬個名字的其中一個有什麼好在意的,而是,我對這些事到底了解多少?我明明沒去過樂生,湊什麼熱鬧被什麼感動?我能清楚說明多少保留百分比方案的預定地,能夠知道院區裡有茄冬或者榕樹嗎?我感到自己非常虛偽,連署多方便啊比掏出錢包拿零錢給在路邊的乞者還要容易幾百萬倍,比捐出一張發票還要隨手,還可以更不經考慮;所有人都在要求「認同」,究竟要認同「什麼」?早餐店老闆娘笑咪咪端咖啡給你一轉身和老闆說奶茶賣得好差,你想哎我本來也是想喝奶茶的但今天只是想清醒一點呀(而且難道咖啡就沒有三聚氰氨嗎親愛的老闆娘);事件背後的錯綜複雜,簡單化當然是讓更多人能夠知道的最方便最迅捷的道路,但簡化最可怕的便是將許多細節忽略,直接成為訴求,變成一種集體的教條的彷彿神諭般不可侵犯不可違背。沒錯,劉兆玄說「挺兩天就過去了」是很差勁,但「要求劉兆玄道歉」因為「人權言論自由訴求」其實太容易了又太簡單了;為什麼劉兆玄會說出這種話?米蘭昆德拉在《緩慢》裡精湛的「舞者」概念,社運於今,成為的道德政治表演…

但野草莓是這樣嗎?我看懂了野草莓的訴求,關於「言論自由」,仍有回應者曲解為「若有人在電影院故意高喊失火也算言論自由嗎」或者「暴力該死」(怎麼死?以暴力嗎?),關於「限制下的言論自由是否為言論自由」,我不知道如果有人當面罵○○扁是「婊子」(畢竟他不是女人)或者比如說當面罵某位女人是「婊子」,哪一個要付出賠償或坐牢的代價;很荒謬嗎?但已經太多文不對題甚至是離題牽扯的東西都被大雜燴似的包裹在一起,權力者的失言(還是真心話)以及回應者的曲解,為什麼都是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發言呢。我想到齊格飛藍茨在《我的小村如此多情》裡所描述的故事,矮小的舅舅與一個擅泳的村人爭辯起來,舅舅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提議和他比賽游泳,最後以平手收場,兩個人都佩服對方的勇氣(雖然是件奇怪又好笑的事);劉兆玄認為自己是對的,靜坐的學生們也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如去比賽游泳吧。(如此一來,就更無厘頭又讓雙方更接近表演者一點了。不是不好喔,說不定具有比裸泳更大的娛樂效果還可以因此救經濟。)

我這麼說,不是認為那些事不重要。雙年展美術館展場裡有一個展中展,抗議G8高峰會,反布希,反麥當勞,把麥庫林那張著名的拿著空玉米罐的孱弱男孩的雙腳改成飛彈,讓麥當勞叔叔笑嘻嘻拿著AK-47步槍;我同時感到頭痛與胃痛,展場中非常吵而那都不是觀者的聲音而是從各個角落的音響裡傳來,示威的,噴水柱的,遊行的,鎮壓的…,有個黑人男孩對著鏡頭用英語說著「他們撕裂我們的情感…讓兄弟反目…讓姐妹成仇…」…我想著他她是不是都想著「不論結果如何我們畢竟是努力過了」,也想著「究竟結果如何真的不重要嗎」或者是「麥當勞才不擔心呢」不然就是「你以為被剝削的只有你嗎」…

而我想說的其實是,台灣有連陳雲林都羨慕的自由、裴林被喜劇演員假扮的法國總統耍弄出糗而一笑置之,這些位高權重的人物懂得輕重與時勢;今天晚上野草莓打算討論之後的方向(如果馬劉不道歉,警政與國安局長也不下台,法也沒修),而馬英九與劉兆玄,你們怎麼看?怎麼對待?怎麼反省?(我沒有說,你們錯了而他她沒有;各人有各自的立場。而是,那些造成的衝突與傷害,誰來負責?誰來反省?)而野草莓們,你們如何以一個學運/社運的短暫活動,一個比快閃族希望具意義而因此還尷尬點的活動,希望人們正視發言權(但究竟要說什麼?)集會權,而不是漠不關心地嘲諷?

就這樣,我說完了。
28.
搭捷運幾天下來,大概是錯開上下班人潮的關係,車廂裡並沒有過多的疲憊與緊張;也摸清了轉車的時機,除了第一天過早,待在早餐店喝完一整杯熱咖啡外,其他日子都接駁得剛剛好。晚班下班,看見倒映在車窗裡穿著黑外套的女孩,被路燈與車經過。

29.
和F看金馬《死了都要賣》,來自馬來西亞楊俊漢。相當有趣,前幾段勁道也很夠,荒謬又辛辣,女主角演得真好,台詞也很妙,諸如藝術電影「演員唸台詞都緩慢得像智障」、男導演獲得「遠得要命遠東國際影展最佳女導演獎/限定70歲以上」、以及「歌舞片不算電影/你看過有人走在路上就忽然唱起山歌嗎」;一直到直擊第一位陌生死者,家屬一掃哭哭啼啼說要去換衣服,老人死去之後女主角揚起的微笑以及那句「他死了!」家人鼓起掌來,完美順利…全片幾乎是精彩的,意圖清楚角色鮮明,大場面也用得很漂亮。但到了末段,全馬來西亞人「公投」要發夢者艾瑞克死,打算逃走的發夢者艾瑞克被包圍,群眾拳打腳踢…在我的想像裡,這裡可以是最諷刺也最高潮的橋段,毫不避諱地去處理類似大逃殺的那種恐怖悲涼;只是沒有,女主角唱起了自白,成功屬於年輕漂亮的漢娜與務實的艾瑞克。結局我倒還挺喜歡的,下了班的兩個討人厭的老闆與高層,演出了藝術電影男導演的詩意電影橋段,而在那裡對白卻是「股東大會要我退休了…」「你也不用再費心照顧我了…」

Year: 2008
Country: Malaysia
Length: 110 mins
Director/Producer/Editor: Yeo Joon Han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tc/ff/ff-1-cont.aspx?id=f-08-048&sec=s-08-05
(但是金馬介紹寫得怪怪的)

2008年11月10日

aficionado














我們都沒想過自己要有什麼或者要做什麼,也許有吧也許那些從來就不在我們計畫之中。網路的便捷購買都是快的,快到星期六才知道8M,星期一8M就送到了。有陳舊感的二手相機,賣家好心附上中文版網路下載的說明書(我只有找到英文版的),跟著摸索了一下,順利把姐翻出來的最後一捲底片裝上,試著調了光圈快門壓下快門閥--竟然有快門閥!!!啪.達,就照了第一張;試著轉動捲片軸,咦可以,噢有停下來。8M有趣的地方就是它完全手控,以及無限次重曝和長時間曝光。英文版說明書是那麼動人的說著,are you already a photography aficionado?呵,我們不都是被顏色與光迷惑,被默默的故事說服,在瘋狂與混亂的同時終於才能懂得一點點的啊。

2008年11月9日

26.
在夜裡想起一個衰敗的故事想得整夜睡不著。重新寫起,把發生的那些寫進故事了以後,忽然以為那些就是故事了,再也分不出什麼是真實。
27.
車壞了。時速只能二十最多三十,上坡時速大約不及十吧,非常害怕會滑下去。從捷運站一路撐著回家,平常十分鐘的車程可能走了三倍。一路想著究竟該不該換車呢,又想或者以後都公車--捷運--公車這樣麻煩的上班好了。

2008年11月7日

「這個問題很無趣。」

25.
很快的把《看房子》、《荷蘭嬉設計》和《無用設計》看完,又翻了翻《書店風景》,對龐大的無窮盡的東西一時感到興味索然。其實有那麼多東西都是重覆的。儘管如此還是非常喜歡看起來笨笨的青蛙和十分細膩的插畫。無用設計裡一個設計師對於「少即是多?還是愈多愈好?」這個問題做了很棒的回答,

「少很無聊。多很麻煩。這個問題很無趣。」

是身為惡人,還是成為惡人?

















我喜歡吉田修一。只是這次,有點煽情了。

仍然是很精采的,被殺的佳乃背後,究竟真相如何?讓我想起最初讀吉田修一《同棲生活》裡,漫佈在生活裡的細節,各式人們的習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表面張力;到了《惡人》,他所描寫的關係從陌生的同居年輕人到親疏不一的親戚以及交友網站上赤裸的寂寞;而關鍵的連結便是那句「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人」。

究竟自己是怎樣的人?別人眼中的我,和我以為的我,是同一個人嗎?不論是「佳乃不是那種隨便的女生」或者佳男悲傷地說「你就這樣永遠嘲笑別人去過你的人生」,還是房枝鼓足了勇氣對強迫推銷中藥的男人們吼著「不要瞧不起人了,我可是拼了命才活到今天這種歲數的」,增尾的「這種女人哪天一定會被殺」以及林的「但她還是有溫柔又擅長鼓勵男人的特質」…而祐一所說的「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人」又是哪種人?因為如果把歉咎的對方也變成受害者,事情不就很公平了嗎。

比《同棲生活》更加複雜的敘述方式,交換著旁觀敘事與第一人稱的寫法,每個角色都呈顯了一個自我與他人的認知片面,甚是是讀者所認知與猜測的片面,都是構成故事的一部分。到了結尾,究竟誰是真正的惡人?沒有好壞對錯,每個人的人生啊,都有那些,無法隱忍的,既使是極微極微的,作惡的時刻。



惡人
吉田修一
麥田
24.
(我和你)還有多少來不及修補的磨損呢,這樣大部分的事情就在一點一點的拉扯中脫落,成為誰也不會想起的小塵埃。

2008年11月2日

20.
一個看起來相當聰穎的小男孩拿著《最後理論》來結帳,離開後我對同事說,他常常來喔而且每次都買幾乎不是他那種年齡在看的書(「該看的書」在兒童館)。我記得之前是《長路漫漫》。同事非常吃驚的說,《長路漫漫》?對就是在講非洲童兵的那本。不知道是幫人買還是自己看,反正很神奇。

21.
親愛的J因為是五月天的超級迷,這次「後青春期的詩」一共買了三片,其中一片送給了我,說是因為要補償上次要我買的「為愛而生」太商業。很可愛。我聽了但還沒有感覺,播放器繼續回到yo la tengo。我也曾經是五月天迷呢在愛情萬歲那一張,或者人生海海那一張,那種無反無顧的豪闊與孩子氣;而終究那些都被經過了。

22.
看了一點點金鐘頒獎的片段,覺得那些平常在舞台上的表演者此刻必須坐在台下任由主持人擺佈,也一邊觀看著這種表演中的表演那套複雜精密的關係運作(所有人都可以說是「為了節目效果」於是沒有人可以生氣),自找難題的有趣。同事說,我不懂你覺得有趣的點在哪耶…

23.
最令人害怕的其實是沈春華。自信並流暢已經拿了十三座獎而且完美到無懈可擊一上台就要把所有的局面掌控在手中那種強強強大。沒有人類那種些微的弱處敏感天真愚蠢,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