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

Paris vu par























看過Paris, je t'aime自此對巴黎電影著迷。大導演短片集有點像年度精選,就算有哪些你不喜歡或者就這麼忽略了,也還是有牢牢記得又深陷其中的部分。

而Paris vu par幾乎是讓人驚豔的,從Jean Douchet的”聖傑曼得佩區”,只想和美國女孩一夜情的巴黎男子犀利明快的內心OS和嘴上的甜言蜜語到最後被揭穿但若無其事地摟著另一個女孩經過;Jean Rouch的”北站”,抱怨著日子一成不變的妻子在街頭遇見了迷人男子的迷人提議,要不要就聽著法航空姐的廣播離開這裡前往的第一個廣播出的地點?她拒絕而他攀越橋上欄干縱身一躍。Jean-Daniel Pollet的”聖德尼街”,悠哉的妓女脫了絲襪、吃了義大利麵、脫去上衣,再吃甜點喝咖啡,最後還要求讀報,才說,好啦,我們開始吧。Eric Rhomer的”星星廣場”,圍繞著凱旋門,曾經是短跑選手如今成為服飾店員的男子,因為不小心踢到陌生人而發生扭打,陌生人倒地後男子大驚,回身飛快地跑呀跑著,每天讀報都擔心有陌生人死亡的新聞,最後在地鐵裡又遇見這名陌生人…。Jean-Luc Godard的”蒙帕那斯-立瓦勒廣場”,年輕女子以為寄錯了信,前往兩個男人的工作地坦白,被雕塑藝術家趕出門後,又到汽車修理廠男人去。只是法國郵政太有效率,一兩個小時就收到信的汽車修理廠男人在女子坦白後告訴她,我收到妳的信了,女子根本就沒寄錯…。Claude Chabrol的”耳塞”則有濃厚的諷刺,爸爸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代數呀兒子仍然聽話地說,知道了。砸毀那個肖像相框,把香水都倒光,美麗的女僕還是扭著腰和爸爸調情,媽媽還是綁著頭巾不停講電話。帶上耳塞可以什麼都聽不見,聽不見爸媽吵架之後媽媽掉下樓梯一聲聲的,斷氣前的呻吟。

Paris, je t'aime當然很好看,很有趣,五分鐘十分鐘,卻飽滿有力,我仍記得小丑在監獄裡萬分悲傷地演默劇卻剛好遇見另一個女小丑那種嘩地一聲光亮了的情境、或者杜可風拍攝的髮容用品業務男子遊走時神祕奇詭接近歌舞片那些女人們重唱式的音調…;但Paris vu par給我的卻是另一種,可能是呆滯的/困頓的/反覆的/本該如此的無所謂的,不美麗也不浪漫,有一點尖酸的嘲弄,在這些那些聰明漂亮吵鬧抱怨都無處不在的地方啊,還有一些些,釋懷。



1965眼中的巴黎 Paris vu par
Jean Douchet, Jean Rouch, Jean-Daniel Pollet, Eric ROhmer, Jean-Luc Godard, Claude Chabro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