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近期書單






















巴黎型男日記/麥田/Editions de Paris

麥田的瘋巴黎書系版面和顏色都好棒,色彩鮮亮,天清氣朗,以致於其實沒那麼好看的男孩舉手投足都有魅力,哈。和同書系另一本巴黎設計與羅伯特希羅一樣,每位人物會介紹帶給自己靈感或者推薦的日常場域,雖然很不賴,不過真要去巴黎再說了。(但怎麼每個人都對食物瞭若指掌啊!酒類和醬汁,真是太吸引人了!)


世界只有方糖那麼大/商周/Marcus Chown

我總覺得看到量子與原子這些物理名詞時,感到非常奇幻而詩意--像是目錄頁的那些句子:「我們如何發現萬物是原子構成的/而原子幾乎是空的」、「為什麼分處宇宙兩端的原子/還是可以瞬時影響對方」、尤其是「我們如何發現光是宇宙的基石/而時間和空間只是流沙而已」,事實上,我是將它當成一本詩集來讀。


世界城市散步學/麥浩斯/La vie

其實不算挺創意的,但城市的漫遊一向令人愉快,尤其旅行者們以自己的專業範疇伸出觸角,劉黎兒寫到鞭辟入裡的京都料理,鍾文音流連的詩人小城波士頓,傅慶良的爵士東京,葉孝忠的慢速里斯本…都是其中我非常喜歡的篇章。私景點的部分,如果可以多一點特殊情感就好了。還有覺得,可不可以全部都彩頁啊!然後掉字的部分有點嚴重喔。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時報/Francois Place

看完A-I就決定要把之後的J-Q、R-Z也買下來!對不同世界的著迷,因此不能自己地被吸引;Francois Place除了細緻的繪圖,說故事的能力也相當好,光是描述第一個國度Le pays des Amazones,啞巴音樂家歐福諾的彈奏,就讓人十分嚮往。故事中還有故事,串連而成奇幻國度,Francois Place說,希望能為讀者帶來驚喜與新奇,並尋得作夢的題材,我想他是辦到了。


時尚設計師的言語.心.夢想/布克/福田春美

布克所作的松浦彌太郎這系列只工作不上班的書,大概是因為自己也很希望可以如此,所以每本都看得津津有味;結論雖然都是差不多的,但看每個人自剖的失敗與努力,遇到的貴人和奇妙的事,都是非常有趣的體驗啊。這麼一來也就覺得自己似乎相當幸運呢。


廢墟本/麥田/編:中村薰,攝:中筋純

日本原來有這麼多的廢墟呀…誠如台灣廢墟藝術家姚瑞中說過的,「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藥可救的荒謬性」。但廢墟本不以理論性或空間概念去談論日本廢墟,而是找出過往的故事,成為廢墟的原因,以及廢墟現今的狀況。中筋純的鏡頭下,大部分的廢墟仍然相當美麗,只不過難逃中村薰的毒舌呀。


人外人/典藏/姚瑞中

姚瑞中攝影集。部分照片在之前北美館的「台北二三」展出過,對廢墟中的科學小飛俠和路邊的暴龍印象非常深刻;而更多更多的,八里沿途的廢石雕(那些維納斯,那些彌勒媽祖關老爺孫中山蔣中正),三芝一帶的破落飛碟屋(所以我們都回到火星去吧地球好危險喔),舊時公園奇異的石大象猴子長頸鹿,八仙過海何仙姑呂洞賓烏眉黑目一片頹落,舉目瘡痍…更多更多,佛祖手指著光,觀世音白淨瓶一滴便能救人而觀世音倒下,一切一切,都是廢墟以及,即將成為廢墟的那些……



pic:
捷運的雨天。薔蜜那時還在距離350公里外。

2008年9月23日

我們都愛怪男孩



















9/20-9/21
00:27圓山
列車進站,生活回到正常軌道。我打電話給在站外等著的F說,嘿有車,最後一班趕到了。

和F考慮了很久,到底要看什麼才好呢?關鍵選片時刻她要我決定,因為隔天要上班的人是我。我仍然選了冏男孩而不是花吃,唔我想看心情愉快的電影嘛。十點場,又哭又笑,男孩在電影裡一開始有點拗口但漸入佳境,卡達天王全體鼓掌,公車半路拋錨,不要緊用走的我們也可以抵達樂園。

(在第一百次的滑道,會自動帶你到異次元喲。)
(你真的要去嗎,變成大人就回不來了喔。)
(阿嬤再見。老師再見。)

永遠有講不完的故事,在十台電風扇製造的那一場初雪之後,要離開的林艾莉仍然笑著;你知道魔笛裡的吹笛人吹著什麼嗎?快樂王子的心臟裂開了但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

為了籌措到樂園的旅費,撿拾寶瓶特然後和爸爸一起開心地踩扁。有個人吹薩克斯風就可以賺錢,我們也來吹,不成調的笛子。

在海邊。在夜晚。

(我們都是沒人要的孩子。)
(妹妹在銅像和長髮飄飄的一號的爸爸中間睡得很好。)
(但那是我的卡達天王!)

長大以後,電影散場。

F載著我等了超多紅綠燈,在夜裡感到,快要被拋到軌道外了。

只差一分鐘。捷運進站。

沒趕上的話怎麼辦?等紅燈時她問。
不知道耶。

沒關係啦。她說。



P.S.二號長大竟然變成阮經天!
P.S.2第一次覺得阮經天蠻帥的。
P.S.3眼淚一直沒有停,我的外套都溼了媽呀!
P.S.4阿嬤我覺得妳可以得最佳女主角。超讚的。

冏男孩
楊雅喆
台灣
http://www.wretch.cc/blog/orzboyz/

2008年9月21日

「我不喜歡陽光」「如果整個國家都泡在水裡就好了」

桃說了兩次,「很厲害。」哎是真的,雖然實驗性質很濃,畫面很閃(但又唯美非常),情節敘事交待卻一點也不含糊,哎而且配樂非常非常好,愛撫時刮刮嘶嘶的嘈雜和故意將打鬥變成歡樂派對,整個對味。媽媽桑為自己安排的生日薔薇佈置變成了一場薔薇陪葬的葬禮(難道這樣可以證明我的愛嗎?),艾迪對母親說出「有我在就夠了」之後母親笑了很久很久(煙頭燒去的父親的臉),是恨意喔(但不要,母親說你不要你不要你不要......)。

艾迪和權田性愛的畫面拉開之後,媽媽桑等一群人圍在床邊,導演喊,卡!可以了可以了艾迪便把衣服穿上(導演還要叫做格瓦拉…呃);自此切割成兩條敘述,一是變裝人在酒吧間的愛恨故事,一是當時實驗派前衛圈的生活方式。但有趣的是,艾迪換上美豔的服裝,裝戴好華麗的假髮,在熟客間聊天喝酒,一熟客問:聽說妳最近在拍電影?拍得怎麼樣?霎時兩種敘述互為鏡像,重疊照映並不斷深入到最裡層,是我很喜歡又感到很迷惑的部分。

然後就是刺眼睛我真的受不了…雖然是黑白畫面但還是好痛好痛好痛好痛,艾迪竟然還跑出大樓讓血流啊流啊啊啊


薔薇的葬禮
松本俊夫
日本











2008年9月20日

因為一張忘記名字的專輯找遍了books和eslite,只記得是ECM的電影原聲帶。把所有ECM records點開,忍不住把一張張的封面儲存,又忍不住每首試聽。很溫柔啊,Anouar Brahem / Le Voyage de Sahar,或者Christian Walumrod Ensemble / A Year from Easter,那裡面有,曼陀林,鋼琴,手風琴;沒有聲嘶力竭,沒有爆炸,沒有大片音牆,不是以往令我著迷的元素,卻是帶著一點點自由的閒散,純淨而悠長。


ECM records
http://www.wretch.cc/blog/seigoriku

試聽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8490


















2008年9月19日

充滿驚奇的小世界


























http://www.nieves.ch/main.html

nievesbooks是蘇黎士的獨立出版社,出版的書和雜誌似乎都好有趣啊




















http://www.robertleheros.com/


哎唷真是忍不住想大叫,一張東京街景照片可以生產出一款繽紛花色,robert le heros也太強了吧
(網站首頁只用了五個pantone色票,顏色就對到不行!)

2008年9月15日

(但是怎麼辦呢,他們好聰明又好輕盈喔。)

我厭倦完整了而且是很早就厭倦了
等待是一種啃噬所有的狀態吧
腦袋的大部分就被輕易佔據了
事情來了過去了以後
在時間軸上呈現一種可怕的平衡
預期內外都必須維持的那種平衡

很早大概是什麼時候呢
五歲七歲還是今天早上七點

應該是開玩笑的吧我是啦
我厭倦了我厭倦了我厭倦了
在我知道怎麼去photoshop調成我要的色調之後我就再也拍不出來了的那些顏色

都還好嗎

盪鞦韆的時候可以往後仰然後看到一整片的天空
可是不能放手會摔得很慘可能還會腦震盪
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2008年9月14日

颱風書卡
















反正也不能印,自己做開心的

倒底颱風天大家都在幹嘛呀,連兩天看DVD看書,我好無聊!
想借漫畫又不想騎車到漫畫店,想煮口味奇怪的菜但爸媽都在家
連牛津大辭典都拿出來翻了,行道樹圖鑑和詩經植物圖鑑也是
悶死了可是一點都不想聊MSN

我想散步
L說你是要去報導淡水漁人碼頭的風雨嗎

原來我不適合當宅女:(

颱風快走
不然我連畫具都要搬出來了啦.........

其實那也沒有很重要(對吧?)

















如果安東尼奧尼每一個場景和鏡頭都是精準的,這部已經是最"親民"的電影還是有很多我無法理解的部分;我喜歡尾聲那群打起隱形網球的男女,荒謬地要攝影師將隱形網球拾回,而攝影師走到大家等待的(預期中的)位置,撿起了(眾人想像中的)球,作勢在手上拋了拋,扔回球場。

觀眾(如我)怎麼知道是網球呢,明明球從來沒有出現在畫面中(球拍也沒有)。對打男女的動作,發球的姿勢,眾人有節奏的頭的轉向,諸如此類;甚至人們能夠從發球的角度,勁道,幻想出球的拋物線,預定落下的位置--如此球是存在的,不,而是,沒有球也可以打球。如此一來球很重要嗎?

攝影師因為女人執著地要拿回底片而好奇自己究竟"shot"什麼,平時他可以任意對女模吼叫/跨坐在她們身上,多少少女想在他鏡頭下顯影;在和執意拿回底片的女人調情並給了假底片之後,急忙洗出底片檢查比對其中細節,發現,耶,怎麼順著女人視線望去,樹叢裡有槍(還真的是"shot")。他還以為自己救了倒霉的男人,愉快地和再度送上門的兩名少女滾在一起相互剝去衣服…接著才發現,咦怎麼,最後女人遠去的那張照片,腳邊好像躺著一個人。他放大。再放大。照片可以拼湊出什麼?

他回到現場。晚上。沒錯那裡倒著一個男人,正是當時和女人一起親密地在公園裡的男人。

事情到這裡好像水落石出了,但是沒有。

(我是攝影師。)
(我需要知道,真實。)
(然而什麼是真實呢。)

他的朋友,他的太太(?),其實一點也不在意這件事,是又怎樣呢,你報警了嗎。
他似乎看見女人因此跟蹤她卻來到一個演唱會現場,貝斯手對音箱很不滿意瘋狂地把貝斯砸了,把貝斯柄折斷拋到台下,他在一團混亂中搶到了並逃出門外,來到櫥窗前又把它扔了。他去找他朋友,一個迷幻藥派對。他睡著了。
他再回到現場。早上。屍體不見了。


(我要離開倫敦。)
(之後就自由了。)

(自由要做什麼?)




blow-up
Michelangelo Antonioni

2008年9月13日

(那裡面藏著我全部的任性和憂傷)

























音樂學院前一站上來了三位演奏者,預備,開始,音樂就滿盈在公車裡。甚至連譜架都備齊了。

帶著優雅禮帽的詩人憂心地上了馬車,碰一聲關上車門,車門夾住他的大衣。馬車答答答答地向前駛去,詩人迅速地開門把大衣收進去再碰的一聲關門。


這是《永遠的一天》裡我很喜歡的兩個橋段。

電影是慢的。安娜在信裡柔情款款埋怨著亞歷山大只專注他的詩,重覆兩次「而我只是個戀愛中的女人」;女兒滿月,親朋好友都來祝賀,安娜說我們去搬桌子而亞歷山大說我要去山崖,安娜生氣地罵他叛徒!(哎亞歷山大連旅行時為妳買的洋裝都記不得了)他在山崖上發現自己年少時刻在石頭上的字感到非常歡快,回到海邊親友問,山崖怎麼樣啊?他說那是神奇的世界!母親說,亞歷山大你長不大。

所以老去的亞歷山大,遇見那個偷渡來擦他車窗的小男孩嗎?

(最初和最終,都一無所有啊。)
(如果被愛能讓我們更接近愛一點點。)


小男孩的同伴賽林死了,擦車窗的男孩們,舉行儀式般地燒掉了他的衣物。火光亮起,男孩流了滿臉淚。

(我以為你也要離開我。)

(安娜。安娜我不想去醫院。)


(安娜,對面的人會播放和我一樣的音樂。)



(放逐者,永遠的陌生人。)
(明天,比永遠多一天。)





永遠的一天
安哲羅普洛斯
希臘

有人喜歡而有人發苦

有人說再見/有人下雨
有人喝醉/有人開花

有人說哈囉哈囉/有人早餐

有人乾燥
(需要大量的水)
有人電話
(已經繳清的帳單)
有人颱風


然後
有人接吻有人離開
有人睡覺有人上班

2008年9月12日

pet grief
















(明天的忿怒看不成了。或者也好吧,讓黃碧雲專斷地仍屬於我的幽暗暴烈想像。)

pet grief乍聽沒有lesser matters帶給我的驚喜多,第一次聽整張專輯非常和諧地就過去了,沒有特別抓住耳朵的哪一首(像lesser matters就會有”Where Damage Isn't Already Done”、"Against the Tide"這種公認好聽,以及私心偏好的"slottet#2"、"why won't you talk about it?"等等);但聽了第二次,第三次,反覆反覆,感到pet grief的溫柔,更美以及更溫柔,像是要陷入一場長長的冬眠,這一首到下一首之間,甜美的翻身,然後又落入悲傷的夢境。總覺得the radio dept好合適雨天。我張開手掌,雨點從細細密密到嘩啦啦,身體被浸透了,世界汪洋一片,我們都不是摩西,從此被淹沒,再也沒有醒過來。


pet grief
the radio dept
labrador


http://www.myspace.com/theradiodept

2008年9月11日

超強整理術!



























佐藤可士和一句話就命中我多年陋習--「表面應付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於是放假的時候把桌面清空,筆記扔掉,將所有的書按出版社和作者排列,挑出七十七本決定捐出,把酷卡和宣傳單仔細分類,扔光第一眼無法吸引我的東西,不夠好看的明信片,以及「哪天也許用得到」的太多小雜物…

不過也因此發現太多好玩的小東西,包括大學時傳紙條吵架,對著日雜女模素描,朋友的日記和信,說要一起幹嘛的點子們,剪報…(完了又陷入難以捨棄的不安)


副標是「一刀斬斷空間.資訊.思考的混亂狀態!」真是太好了,接下來就是我的電腦。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佐藤可士和
木馬出版

(奇妙的是,中文書分在「企業管理」,日文書的分類是「藝術設計」噢。)

2008年9月9日

好。謝謝大家給我摸摸頭和擁抱。(我很需要!)

24歲了。先這樣:)



ps.讀到海上鋼琴師的小說,雖然情節都已經知道,但還是好揪心喔。巴瑞科序言寫著:

「這不要緊。我覺得故事很美,值得一提。」
「我喜歡想到有人會讀這個故事。」

2008年9月6日

詞條

太古

言道本。《太古經注》:太古者,無名無象,不變不遷,虛空同體,歷劫長存,先天地而不為老,後六極而不為下,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經陰陽而不殆,不生不死,無往無來,卓然安靜矣。



時間

狗們也有時間嗎?貓們呢?

早上一覺睡到九點十五分,彌補了前夜整晚失眠的部分。醒來大吃一驚。花了八分鐘便出門,一路半閉著眼騎快車。停好車看見警衛室的鐘是九點五十五分,同事從身後迅速擦過,喊了一聲,還有一分鐘!!我跟著跑起來。按下指紋時是九點五十八分,同事說,啊,原來還沒。

看一本小說,花費四個不工作天。看一部電影,標示106分。一首歌的長度是5:35。

對樹木而言,有節氣嗎?母親帶了竹柏種子要給我發乾旱的盆栽,我說,現在好像種不起來?

秋天其實也不過是,一場雨。

2008年9月4日

筆記

(偷懶太久沒有寫,快要忘光光了)



9/3 無以為繼 @26巷咖啡館(迷路找了很久的地點)

http://www.wretch.cc/blog/noproceeding/6901281

其實我覺得很可愛呀。華說讀劇時很有趣,演出來怎麼就有點無聊。雖然總覺得大體上有點自溺(導演也這麼承認了。對呀其實就是自溺)。看戲前正好在讀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場景一的尾聲是,台灣海峽發生大地震,海水從淡水河口湧進來,淹沒了河邊咖啡館,台北盆地成為一個湖,世界回到太古。(太古是,最初的最初。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上帝。沒有人。)我喜歡那個,有怪手的眼鏡和螢光綠泳圈,愛因斯坦和愛迪生的禮帽,演出前附贈的紅茶罐子,還有還有,演員D的那件,裸露的幽默的T恤。


8/24 黑暗裡有光 @中山堂

太喜歡巴瑞科,以致於看到巴瑞科名號就盲目購票。無法不在意和想像出入過大的角色,細緻的部分被毀滅殆盡,也許導演是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吧,讓故事更簡單易懂;舞台呈現的手法,對我而言其實已經,與美無關,與寬恕無關,與理解也無關。戲的中途,掉進睡眠多次。


8/24 回聲樂團 @屋頂音樂節

時常因為被某種情緒支配而喜歡上一隊樂團的歡快與憂傷。回聲於我不算是一聽鐘情的那種,但在搖晃手臂和腦袋的人群裡,感到一陣陣屬於群眾的,愉悅。


8/23 何欣穗+馬念先 @屋頂音樂節

一開場,馬尿唱GATSBY廣告歌,整個場子就熱了,還學木村拓哉捲頭髮!怎麼有這麼有才華的諧星啊。然後成名曲現場版巴黎草莓真是超好聽。還唱了一首改編一百種生活的歌詞(一直很氣盧廣仲同天演出,唱完一首就唸兩句),整場才三分之一就笑到臉都痠了。何欣穗接手上場,第一首就是我的心頭好"於是";然後難得地有相當多改編的舊歌,最驚豔的要屬"十個氣球",我和S連連點頭表示對搖滾版的偏好。"諷刺"改成(我覺得的)兒童樂園版(ciacia是說"牛仔好忙版"),還有很棒的"倒霉","Famous","現在怎麼辦","it's not OK","三種解釋","詭計","Mr. right"...,新歌"我和我靈魂的對話"相當優美,"快樂地前進"則在背景布板播放黑白的前進路面,差點熱淚盈眶。


7/19 阿姨 @南海劇場

大概是大笑最多次的一場戲,演出是相當精彩的,好幾次笑到眼淚直流。表演的部分我很喜歡,但核心仍然是,奮力想和世界抗爭的價值觀。我以為拒斥同性戀是保守天主教徒才有的,我以為不結婚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基本概念,把一切組成的分子剝離開來,世界就會換一個樣貌;原來好天真。原來讓我無法接受的是,世界對於,非一般人的惡意。

2008年9月3日

九月牢騷

九月初接連下了兩天雨。凌晨讀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又聽見成群的雨有節奏地落在小巷的加蓋頂棚們上。天氣變得很涼,真好。

書店的人們有一些改變,我則新接手影音商品,很有趣。自己向來是被動地被賦予要求時才會努力作功課的人,如果可以因此聽很多很多CD看很多很多片子那也太棒了。雖然人事上的調動,大部分的人都皺著眉感到不愉快,但就在調整中各取所需吧。我總是很阿Q地想著。

早餐吃孔雀餅乾配咖啡,午餐是subway的素食堡和vono杯湯,聽點音樂看點書,繼續寫著遙遙無盡的小說,一個假日又過去了。

習慣博客來三天左右一定把書送到7-11,我在自家網路書店訂的CD為什麼過了五天還在「訂單處理中」呀。